后果嚴重!新生嬰兒缺氧腦損傷易致癲癇、腦癱,血液測試可快速發現
近日,科學家開發了一種血液測試,可以確定嬰兒在出生時是否大腦缺氧。
原型測試是基于對45名出生時缺氧的嬰兒血液樣本的研究,這種缺氧被稱為出生窒息,會增加罹患腦性麻痹和癲癇等殘疾的風險。
研究人員在嬰兒身上發現了855個發生變化并導致神經功能受損的基因。
這些基因,包括兩個表現出“顯著”差異的基因,可以識別出最有可能發展成神經功能障礙的缺氧新生兒。
研究人員說,通過驗血來識別這些病例將使臨床醫生能夠迅速治療嬰兒。
有窒息跡象的嬰兒的一種治療方法是極端降溫,讓他們的體溫連續三天降至33.5攝氏度。之前的研究發現,這種方法可以有效防止因缺氧而造成的長期腦損傷。
缺氧是足月嬰兒死亡和神經功能障礙的最常見原因,高收入國家每1 000名活產嬰兒中有2至3人缺氧,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每1 000名活產嬰兒中有10至20人缺氧。
這項研究的作者、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Sudhin Thayyil教授說:“這些血液測試的結果將使我們更深入地了解導致腦損傷的疾病機制,并使我們能夠開發新的治療手段或改進現有的治療手段。”
這項研究是在印度醫院進行的,印度每年有多達100萬例出生窒息病例。
出生窒息可由許多因素引起,包括由于心臟或呼吸問題造成母親血液中氧含量不足,以及分娩時子宮松弛不足。
這阻止了氧氣進入胎盤的循環,胎盤是為胎兒提供氧氣和營養物質的臨時器官。
出生時缺氧后,大腦損傷會持續幾個小時到幾個月,影響大腦的不同區域。
這會導致各種潛在的神經殘疾,如腦癱、癲癇、耳聾或失明。
研究人員說,隨著潛在腦損傷的發展,早期識別有危險的嬰兒是具有挑戰性的,而且往往是不準確的。
因此,他們檢查了患有不良神經發育問題的嬰兒,這些嬰兒出生時具有獨特的宿主血液基因表達譜。
研究人員在45名嬰兒出生后6小時內對他們進行了血液采集,并在18個月大后對他們進行了隨訪,以確定哪些嬰兒出現了神經功能障礙。
研究人員對血液樣本進行了檢測,以發現出現神經殘疾的嬰兒和沒有出現神經殘疾的嬰兒在基因表達上的差異——基因的“開啟或關閉”。
研究小組發現,兩組之間有855個基因表達不同,其中蛋白編碼基因RGS1和SMC4的差異最為顯著。
檢查這兩個基因以及它們在細胞內的表達過程可以幫助理解由出生窒息引起的神經殘疾的原因。
該研究的作者、倫敦帝國學院的保羅•蒙塔爾多(Paolo Montaldo)說:“血液樣本是在出生后不久采集的,基因的變化從出生時就可以檢測出來,但癲癇、腦癱等身體癥狀要到18個月后才能檢測出來。”
研究人員在發表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雜志上的論文中說:“如果這些發現能在更大范圍的嬰兒身上得到復制,這可能會開辟新的治療途徑,并在未來開發出新的神經保護療法。”
盡管基因表達譜在出生后很可能會隨時間而改變,但研究小組只檢查了一個時間窗口內的基因表達,即出生后6小時內。
作者說:“如果在這個時間窗之外對基因表達譜進行檢查,我們的發現可能會有所不同。”
這項研究也在中低收入國家進行,因此,在將這些研究結果應用到不同的環境中之前需要謹慎。
這些嬰兒是中低收入國家腦病降溫試驗(HELIX)的一部分。
該試驗還研究了低溫療法(極端降溫)在嬰兒身上的應用,以防止缺氧后的腦損傷。
在受控的環境中給嬰兒的身體和大腦降溫,可以改變大腦中的化學過程,降低永久性大腦損傷的風險。
在高收入國家,這可以減少嬰兒患神經殘疾的機會,但在低收入國家,冷卻可能不可行。
總的來說,盡管有極端降溫,30%的嬰兒仍然有不良的神經結果,所以仍然需要新的治療方法。
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小組與印度、意大利和美國的研究小組合作進行了這項研究,他們下一步將把驗血研究擴展到更多的嬰兒身上。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原文來源:
https://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8591567/Blood-test-diagnose-brain-damage-hours-old-babies.html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咨詢·服務
評論
(0條)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